16年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我省氣溫偏低,出現低溫和氣溫回升緩慢現象,冬春季平均氣溫偏低,3月份海水平均溫度21℃,進入4月份溫度變化幅度較大,養殖生產者應積極做好養殖病害的預防工作,加強養殖管理。
一、水產養殖可能發生的病害
1、羅非魚可能發生主要疾病為水霉病、腸炎病和車輪蟲病。
2、對蝦可能發生白斑綜合征、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桃拉綜合征、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弧菌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
3、石斑魚可能大面積發生刺激穩核蟲病、車輪蟲病和指環蟲病,還有弧菌病、虹彩病毒和病毒性神經壞死病。
4、卵形鯧鲹可能發生刺激穩核蟲病、腸炎病、類結節病等;珍珠貝可能有黑殼;藻類可能有腐爛;爬行類可能有腸炎病等。
5、方斑東風螺可能發生哈維弧菌病等。
6、網箱養殖密集區域易發生藻類大面積爆發導致魚類死亡等現象。因為進入4月份,隨著氣溫回升,養殖區域營養鹽豐富,有利于藻類大量繁殖,易引發赤潮等災害。
二、防控措施
(一)預防措施
1、加強水質管理。每7天監測養殖水質理化因子;及時排換水,加注新水時應嚴格通過過濾、沉淀和消毒處理。適當消毒,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理水質,加強增氧和低質的改良。
2、科學投喂,保證餌料定時、定點、定量投喂,定期消毒投料臺;每7天拌料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連喂2天,每天一次,增強養殖生物抗病能力。
3、適當使用益生菌(乳酸菌、酵母菌)拌料投喂,提高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效率,預防疾病的發生?股剡x擇必須是國家允許使用的漁藥,不能使用禁用漁藥和人用藥。
4、堅持每天巡塘。注意觀察水質和養殖對象的活動與攝食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早采取適當防治措施,減少損失。
5、網箱養殖的應加強對水質監測、管理以及養殖密度控制。一旦發現水體異常,應及時將網箱拖移到海水交換量大、水體環境相對穩定的區域進行養殖,且適當降低養殖密度。如發現有死魚,要及時撈掉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害擴散蔓延。
(二)治療措施
1、羅非魚水霉病和腸炎病
注意做好預防措施。已發生病害的,要及時做好死魚無害化處理和環境消毒,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蔓延,及時按用藥說明投喂鹽酸多西環素粉進行治療,連續7天為一個療程。
2、石斑魚寄生蟲病
我省石斑魚養殖寄生蟲病越來越嚴重,其治療難度大,往往繼發細菌性疾病,對養殖造成很大損失。
建議采用淡水和充氧浸泡魚體15~25分鐘,連續處理2天。同時結合使用抗生素土霉素10克/噸水浸泡一次,和投喂抗生素(如氟苯尼考粉),按20mg/公斤魚比例投喂,投喂5天為一個療程,避免繼發細菌性病害。另外,網箱養殖的還應規劃海區的網箱排列和控制放養密度在10kg/m3以下,增強整體防病意識,做好網箱的清洗和更換工作,建議使用配合飼料,減少使用冰鮮生餌。引導養殖戶由港灣養殖向近海發展。
3、卵形鯧鲹類結節病采用碘類消毒劑1-3ppm溶液和充氧浸泡魚體25~30分鐘,投喂抗生素(如鹽酸多西環素粉),按30mg/公斤魚比例投喂,投喂5天為一個療程,。
4、對蝦疾病
對蝦病毒性疾病時有發生,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對蝦“耗底癥”、早期“暴死”綜合癥和蝦肝腸胞蟲病是一種當前對蝦養殖中最難控制疾病,“耗底癥”主要原因在養殖中后期水質、底質嚴重污染,有害物質超標造成蝦中毒。處理時先用分解型底質改良劑,釋放池底有機質,轉化為藻類營養,然后用氧化型底質改良劑消除池底“氧債”,減少有害物質,并用有機酸類解毒產品解毒,改善養殖環境。早期“暴死”綜合癥主要是腸道弧菌引起,應注重水體的消毒,使用益生菌(乳酸菌、酵母菌)拌料投喂,提高蝦體的抗病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