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兩種長途運輸方法對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親蝦成活率的影響。保持水溫15~17℃條件,帆布袋充氧法裝蝦密度15.6g/L,16h內成活率達93.4%±0.84%;網格增氧法裝蝦密度0.36kg/L,14h內成活率為91.10%±1.57%。結果表明,長途運輸活蝦時,采用網格增氧法運輸的綜合效率高于帆布袋充氧運輸法,而運輸前暫養一段時間及在運輸水體中添加3‰的食鹽可以提高運輸成活率。
    青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de Haan)]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長臂蝦科、沼蝦屬,學名日本沼蝦,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蝦之一,長期以來,深受廣大養殖戶和消費者的青睞。然而由于缺乏科學的品種選育,養殖戶通常是自養留種,捕大留小,造成青蝦種質逐年退化,表現為性成熟早、規格小、商品率降低。為了改善當地的青蝦品種,必須定期從異地引進野生青蝦原種或經選育的良種,因此,青蝦的活體長途運輸顯得非常重要。目前,青蝦運輸主要有尼龍袋充氧法和網格增氧法兩種運輸方式,本研究比較了這兩種運輸方法下不同時段的青蝦存活率,優化運輸過程中提高成活率需要注意的一些關鍵細節,試驗結果可為青蝦育種研究積累基礎性資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氧氣包充氧運輸實驗選用本單位養殖青蝦,網格充氣增氧實驗用蝦從湖南南洞庭湖收集,平均體長4~5cm,平均體重1.43g/尾,試驗蝦附肢完整、活潑有力且無病無傷。
1.2  試驗方法
    1.2.1  氧氣袋模擬運輸試驗:常見的雙層尼龍袋很容易被親蝦劍扎破,因此我們使用方形帆布袋充氧代替雙層尼龍袋,規格為40×40×20cm,每袋裝1/5體積的干凈池塘用水,裝蝦數量設為0.5、0.75、1.0、1.25、1.5和2kg共6個梯度,每個梯度又分常溫(A)和冰袋降溫(B)兩組,每組4個重復。裝蝦打包充滿純氧,放入泡沫箱并用膠帶密封后靜置(B組在泡沫箱內對角各放一個冰袋)。到設定的時間點取出實驗蝦,轉入裝有清新水的水泥池(72.2m)中暫養,水深20cm,經24h后,統計分析成活率。
    1.2.2  時間點設置:根據實際情況,從長江中下游各主要淡水湖所在地到上海,如用卡車長途運輸,最長時間約需9h左右,考慮到運輸前的準備和到達后裝卸所耗時間,本試驗以10h為試驗時間下限,每隔2h從每個組別中打開一袋統計成活率。
    1.2.3  網格增氧運輸試驗:蝦籠用不銹鋼筋和網目2mm的紗窗網片制成,規格70×40×10cm;增氧機為賽爾S~90型蓄電池氣泵,每分鐘供氣90L;裝運工具為容積300升的方形塑料桶,桶內疊放3個網格,水面剛好漫過蝦籠;每個網格裝蝦8~10kg,運輸前剔除死亡、傷殘個體及軟殼蝦;到達目的地后,將青蝦連同網格用2%的食鹽溶液浸浴10~15s進行消毒,再清理掉運輸途中產生的死蝦,小心轉入水深80cm的水泥池中暫養24h,統計死亡情況和成活率。
    2011~2012年間,共進行了3次運輸試驗,第一次:2011年10月,從安徽巢湖市到上海,行程5h,水溫20.5℃,途中不加水、不換水。第二次:2012年5月,從湖南省沅江市到上海,全程14h,水溫21℃,用冰塊將水溫降到16℃,同時在運輸水體中添加食鹽使濃度達到3‰,另準備300L含鹽量3‰的冰水,以便在運輸途中能夠隨時補充因晃動而溢出的水分。第三次:2012年10月,水溫19℃,運輸起點和方法與第二次運輸基本相同,稍有改進:親蝦在運輸前于水泥池中暫養48h,期間不投餌;對充氣泵進行冷卻處理,方法:準備一個裝滿冰塊的泡沫箱,氣泵放置其中,導氣管從冰塊中間穿過再導入水中。
1.3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用SPSS 19.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帆布袋充氧運輸
    試驗結束后A組箱內水溫20.5℃,B組箱內水溫17℃左右,各組成活率結果如表1及圖1、2所示。裝蝦500g時,在10h和12h的成活率之間沒有差異,但14h和16h后差異顯著,A組14h后仍保持成活率95%以上,而B組16h以上仍可保證成活率93.4%;裝蝦量超過500g/袋的試驗中,A組和B組在10h、12h、14h和16h的成活率均差異顯著;A組在裝蝦1250g時,經過12h成活率下降到34.6%,已經沒有實際意義。B組成活率在14h顯著下降到57.4%,16h后下降到17.9%,差異顯著。

表1 帆布袋充氧試驗成活率統計(Mean±SD)注:表中數據為3次試驗的平均值,同列數據后的不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A組和B組不同運輸時長之間差異顯著(P<0.05)。
2.2  網格增氧
    用網格增氧法長途運輸青蝦共進行了三次,從試驗結果看,成活率均超過70%,第一次與第二次為白天,分別歷時5h和14h,第二次進行了加冰降溫處理,兩次的試驗結果差異不顯著;第三次試驗在晚上進行,運輸前對親蝦暫養48h,運輸過程中對氣泵的輸入氣體進行了冷卻處理,成活率達91%,結果與前兩次差異顯著。

 表2 網格增氧運輸結果(注:表中均值列數據后的不同字母表示三次運輸試驗結果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近年來,青蝦養殖業發展迅速,為了改善當地青蝦品質,必須定期補充良種或野生親蝦,因此,如何提高青蝦長途運輸的成活率至關重要。青蝦的運輸方法有多種,其中尼龍袋充氧法和網格增氧法運輸青蝦被普遍采用。尼龍袋充氧運輸可常年運輸,但是也有其局限性,由于青蝦的額劍十分尖銳,尼龍袋容易被刺破,因此比較適合運輸蝦苗,如用于成蝦運輸,其運輸量受到限制。陶淑宜等用尼龍袋充氧長途運輸親蝦,裝袋密度約10.8g/L,水溫13℃,歷時102h,成活率達85%。在本試驗中,我們采用32L容積的帆布袋充氧代替尼龍袋模擬運輸實驗,如果每袋裝0.5kg,裝運密度約15.6g/L,并且用冰袋降溫處理,箱內溫度保持17℃,經16h后,成活率93.4%左右(圖2),可見,在較低的溫度和密度條件下,用帆布袋或尼龍袋充氧長途運輸也是可行的。網格增氧法可以進行大批量運輸,陳修筑用木箱制作的網格增氧大批量運輸青蝦,認為正常運輸可獲得95%存活率。本試驗中,我們使用的網格容積約28L,每個網格裝蝦8~10kg,約占網格容積的60%,保持水溫16~17℃,14h后最高成活率達到91%以上。相對于帆布袋充氧法,網格增氧法運輸量大,操作簡單,在進行長途運輸時具有明顯優勢。
    目前,日本沼蝦、克氏原螯蝦和羅氏沼蝦是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蝦類,經過馴化后,它們也可以在一定鹽度的水體中正常生長,但鹽度的改變會對其代謝產生影響,對于日本沼蝦來說,低鹽度海水有明顯提高幼體成活率的作用;程熙等研究發現日本沼蝦幼蝦在鹽度為12時生長速度最快,成活率也最高;而體長為4.5~5.0cm的日本沼蝦成蝦最適生長鹽度為14。試驗證明,日本沼蝦在3‰鹽度下有最低耗能和代謝率,據此推測日本沼蝦的等滲點在3‰左右;在等滲鹽度條件下,水生動物因無需調節滲透壓,只需維持體內外離子平衡,因而耗能最少,代謝率低;低于等滲透鹽度水生動物行高滲調節,高于等滲透鹽度則行低滲調節,偏離等滲鹽度越遠,水生動物調節滲透壓耗能越多;一般淡水的鹽度在0.5‰以上,因此在本試驗中,我們在運輸水體中添加食鹽使鹽度達到3‰,降低青蝦新陳代謝率,對于提高長途運輸的成活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長途運輸過程中,青蝦通過新陳代謝向水體中排放氨氮等有害物質,何新龍等認為噬菌蛭弧菌可以清除這些有害物質,因此通過添加噬菌蛭弧菌來提高運輸存活率,他們的方法與本試驗的方法具有異曲同工的作用。 
    本試驗表明,不論是帆布袋充氧法還是網格增氧法運輸,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成活率與溫度成反比;根據經驗,運輸水溫在15~17℃較好,水溫過高時,必須添加冰塊進行降溫,運輸途中有專人照看,根據水溫的變化隨時添加冰水或換水;對于長途運輸(5h以上),充氣泵可能會由于過度工作而輸出高溫氣體,對氣泵和導氣管進行冷卻也有利于水溫的穩定。在本研究的三次長途運輸試驗選擇在春末和秋季進行,環境水溫20℃左右,前兩次試驗在白天進行,效果不是很理想;第三次試驗前對親蝦先暫養48h,剔除殘、弱個體及軟殼蝦,出發時間選擇在傍晚,途中采取加冰降溫、換水調溫、冷卻氣泵等措施,到目的地后水溫仍能保持在17℃,運輸成活率比前兩次顯著提高。但是水溫過低也不可取,一方面運輸成本增大,另一方面,低溫對機體造成隱性傷害,短時間內可能不受影響,但在幾天之后就會出現死亡,從而降低實際成活率;對于日本沼蝦親蝦的長途運輸,在什么溫度下運輸是最安全、最有效,還有待于進一步試驗研究。(作者:范武江,曹翔德,蔣亞根,張根玉,蘇明)

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