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殖背景:
閩南地區養殖牛蛙歷史悠久,自上世紀80年代由臺灣地區引進后,一直持續養殖到今天尤其以廈門及其周邊地區的養殖為范疇,屬于典型的“錯峰”養蛙。由于中國牛蛙養殖最密集的地區為粵東潮汕一帶,養殖量占全國產量的6成以上,該地區集中在冬季,12-2月份集中出蛙,出蛙量大但收購價較低。
閩南地區為拉高出蛙價格,選擇錯峰出蛙的方式,同樣是清明前后放苗,放苗后一直控制投喂量,減緩牛蛙生長,直至第二年才開始大量投喂,使得牛蛙在夏季達到上市規格(8兩以上),在牛蛙市場青黃不接時適時賣蛙,拉高牛蛙收購價,提高養殖收益。但牛蛙屬變溫動物,夏季活動量大,營養物質消耗高,相比冬季出蛙,錯峰出蛙的料比表現不如冬季,當地料比(計算方式為一斤料出幾斤蛙,與通常料比成倒數關系)在1斤以上的就比較滿意,大北農蛙料自2014年8月份上市以來一直受到閩南地區廣大養殖戶的追捧,在工藝、氣味、長膘各方面表現優異,最終在今年夏季的出蛙表現也非常出眾。
目前已有兩例出蛙“料比”在1斤以上的案例, 現介紹如下:
1、同安養殖戶蘇亞池



2、南安養殖戶蘇振通。
南安養殖戶蘇振通,6月30日賣蛙,用料132包,共5280斤,出蛙5743斤,“料比”1.08,餌料系數低至0.92,養殖模式等與上表相同,不一一列舉,下圖為養殖記錄。

現在陸陸續續有更多的蛙料養殖案例出爐,養殖效果在當地引起了較大反響,各養殖戶均在工藝和外觀上接受大北農的同時,在養殖效益上對大北農蛙料也十分認可,盡管在上半年如此低迷的蛙價面前,養殖戶也有信心,通過使用大北農蛙料,在低價面前也能挺住,用好的養殖效果和高“料比”實現養蛙的大豐收。

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