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過程中的注意點
2012-03-05 00:09:52 編輯:goldapple 作者:佚名 來源:通威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和服務是兩大關鍵因素。如今,產品愈來愈同質化,只有服務才能創造差異化,才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值,所以,服務才是征服顧客的最有效手段。服務質量的優劣能決定一個企業在競爭中的成敗,作為飼料企業也不例外。然而,在我們為終端養殖戶服務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看似簡單而仍然存在的問題,現作一簡單介紹,希望廣大用戶參考并改進。
放養模式的改進
常規水產品養殖過程中,我們往往遇到的第一道稍微困難的問題就是放養模式的設計。放養模式是影響經濟效益好壞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在市場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因放養模式不合理而影響養殖效益的現象。如個別弱勢品種放養規格偏小、偏多,如草魚與鯽魚、鳊魚混養模式下,鳊、鯽魚規格偏小、搭配密度偏大時,加上投喂方法不及時改進,容易發生鳊、鯽魚長勢慢、養殖效果受影響的情況;草魚、斑點叉尾鮰、黃顙魚、羅非魚等存在放養密度過大,影響攝食,常發生飼料喂不下去、魚不長、偏瘦等情況;因花鰱價格較高,放養時不搭配放白鰱,導致水質過濃、過肥、變差,明顯影響吃食魚類攝食。以上這些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發現,甚至會直接導致“某某廠家生產的飼料質量不好”謠言的產生。
我們也經常與我們很多不錯的用戶交流過放養模式。其實,放養模式起初也是經過一次次動態的調整,并根據個人的養殖技術、日常管理水平,以及氣候、養殖品種的經濟性及養殖效益不斷的調整、改進、完善,最終將放養模式穩定并保持。
飼料的選擇
為什么同樣的魚價行情,有些用戶虧本,也有用戶能賺錢甚至是大賺一筆?飼料檔次及粒徑的靈活選擇,往往也是影響效益的關鍵因素。
1、飼料檔次選擇
飼料檔次的選擇與養殖效益息息相關。在我們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用戶喜歡或習慣選擇低檔次、價格便宜的飼料,他們很簡單的理由即是魚價行情不好、價格低。他們簡單認為大家(飼料廠)買的原料價格都差不多,飼料廠少賺點價格就會便宜點,喂出來的效果也相差不大。很顯然,他們的觀點不可取。但也有用戶如果稍微會專業一點計算就會選擇檔次較高的飼料產品。飼料的質量與檔次密切相關,這也涉及到飼料生產廠家對飼料產品檔次的定位問題。飼料廠對產品的定位一般不會出現高質低價的情況,否則就虧本了,因為誰也不會做虧本的買賣,要長期做虧本買賣更是不可能;也不會走低質高價路線,否則透支品牌,死路一條;一般企業往往是選擇走高質高價或者是低質低價路線。
在我們很多用戶面對飼料的選擇時,有時很難做出選擇,特別是魚價行情比較低的時候。
那在現有市場行情下,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飼料的檔次呢?選擇飼料檔次的根據是什么?建議大家判斷的主要依據是預算養殖的盈虧平衡點。當單斤魚價不超過單斤魚養殖飼料成本時,選擇低檔次飼料;當單斤魚價高于單斤養殖飼料成本時,宜選擇高檔飼料,而且檔次越高越有性價比優勢。
2、飼料粒徑選擇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很多養殖戶因擔心飼料粒徑大了魚吃不下去,往往在購買飼料時選擇偏小的粒徑規格。因粒徑選擇不合適,退料或換料的情況時有發生。
記得筆者在2009年時曾留心觀察過一個簡單的試驗:相鄰的兩池魚,魚體規格基本一致,投喂相同重量的膨化料,魚吃了不到一半1.5 mm粒徑的投喂量就不肯再吃了,喂后半天水面上還漂浮著一層飼料;而3.0 mm粒徑的,魚在5分鐘內基本吃完?梢,飼料粒徑的大小也影響著飼料的適口性。
飼料粒徑的大小,一般是選擇魚類口裂縱向長度的1/4-2/3范圍,再根據魚的固有口裂大小具體選擇。如口裂較大的草魚等就可以選擇縱向口裂稍大比例1/2-2/3;白魚、鳊、鯽魚等選擇稍小比例1/4-1/3。而飼料的長徑比也根據具體的品種而定,一般在1.5-2.5:1。廣大用戶在購買水產飼料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魚的規格大小,如果不清楚可以電話咨詢我們的業務人員或廠家以便我們根據魚體規格大小,幫助確定合適的飼料粒徑。這樣,既不會造成飼料浪費,也不會影響魚的攝食。
投喂方法
在走訪養殖戶的過程中,經常發現水面上一點動靜沒有,而投餌機照常開得呼呼直響。在投喂工作中,我認為有以下兩小點值得我們廣大用戶注意:
1、馴食
提到養殖投喂,首先想到的就是馴食。水產動物與陸上動物不一樣,因為生活在水中,不能像陸上動物一樣可以自由采食飼料。因為一般飼料也達不到耐水性要求,即使達到耐水性要求,在魚體消化道中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也受影響;再者,飼料在水中浸泡時間長了會腐敗變質,還易污染水質。因此,魚類一般要求先馴化到水面上浮集中攝食,才開始正常投喂。馴食方法可以靈活多變,時間多數在3~10天,最長的不超過半個月,即能馴食成功。我們很多用戶嫌馴食麻煩、不愿意馴食,或者缺乏耐心,馴食不成功。當問到魚體長勢如何、產量預算等一概不知,或者直接說一句長勢不明顯、飼料質量不好。
馴化魚體上浮攝食的好處有:用戶可以直接觀察魚體生長情況、規格大小,所用飼料品種、粒徑的選擇及投喂量的合理掌握;根據市場行情及效益預算,靈活控制魚的生長速度,適時上市以獲得好的利潤回報等等。因此,再次建議我們的用戶引起注意,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投喂方法
其實,投喂方法并不僅是投餌機一開那么簡單,也是有很多講究,如:投喂快慢、投喂面積、投喂次數、自動投餌機的擺放位置等。投喂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把握調整。如大草魚、鳊、鯽魚混養模式下,草魚搶食快、食量大,鯽魚、鳊魚吃食“斯文”,如果不注意投喂方法的改進(投喂速度加快、投飼時間縮短等),鳊、鯽魚會長不大。另外,像在某些市場當地用戶有早起吃早茶的習慣,早晨的5、6點鐘便把膨化料倒到水面上,我們經常會在接近中午的時間看到塘口水面上浮起一粒粒未吃完而色澤發白的膨化魚飼料。今年10月份,在浙江嘉興市場仍然發現某廠家用戶在向草、青魚混養魚塘中傾倒常規硬顆粒飼料投喂的現象。“細節決定成敗”,飼料的投喂可以說是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細節,因為飼料成本是養殖的主要成本。在此,也希望用戶朋友經常思考投喂方法與養殖效果,以便及時采取措施,調整不當的投喂方法以改進養殖效益。
以上三點是筆者根據2011年走訪市場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小問題所作小結。雖然看似簡單,但仍有很多用戶在養魚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在此進行小結以供大家參考。

放養模式的改進
常規水產品養殖過程中,我們往往遇到的第一道稍微困難的問題就是放養模式的設計。放養模式是影響經濟效益好壞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在市場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因放養模式不合理而影響養殖效益的現象。如個別弱勢品種放養規格偏小、偏多,如草魚與鯽魚、鳊魚混養模式下,鳊、鯽魚規格偏小、搭配密度偏大時,加上投喂方法不及時改進,容易發生鳊、鯽魚長勢慢、養殖效果受影響的情況;草魚、斑點叉尾鮰、黃顙魚、羅非魚等存在放養密度過大,影響攝食,常發生飼料喂不下去、魚不長、偏瘦等情況;因花鰱價格較高,放養時不搭配放白鰱,導致水質過濃、過肥、變差,明顯影響吃食魚類攝食。以上這些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發現,甚至會直接導致“某某廠家生產的飼料質量不好”謠言的產生。
我們也經常與我們很多不錯的用戶交流過放養模式。其實,放養模式起初也是經過一次次動態的調整,并根據個人的養殖技術、日常管理水平,以及氣候、養殖品種的經濟性及養殖效益不斷的調整、改進、完善,最終將放養模式穩定并保持。
飼料的選擇
為什么同樣的魚價行情,有些用戶虧本,也有用戶能賺錢甚至是大賺一筆?飼料檔次及粒徑的靈活選擇,往往也是影響效益的關鍵因素。
1、飼料檔次選擇
飼料檔次的選擇與養殖效益息息相關。在我們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用戶喜歡或習慣選擇低檔次、價格便宜的飼料,他們很簡單的理由即是魚價行情不好、價格低。他們簡單認為大家(飼料廠)買的原料價格都差不多,飼料廠少賺點價格就會便宜點,喂出來的效果也相差不大。很顯然,他們的觀點不可取。但也有用戶如果稍微會專業一點計算就會選擇檔次較高的飼料產品。飼料的質量與檔次密切相關,這也涉及到飼料生產廠家對飼料產品檔次的定位問題。飼料廠對產品的定位一般不會出現高質低價的情況,否則就虧本了,因為誰也不會做虧本的買賣,要長期做虧本買賣更是不可能;也不會走低質高價路線,否則透支品牌,死路一條;一般企業往往是選擇走高質高價或者是低質低價路線。
在我們很多用戶面對飼料的選擇時,有時很難做出選擇,特別是魚價行情比較低的時候。
那在現有市場行情下,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飼料的檔次呢?選擇飼料檔次的根據是什么?建議大家判斷的主要依據是預算養殖的盈虧平衡點。當單斤魚價不超過單斤魚養殖飼料成本時,選擇低檔次飼料;當單斤魚價高于單斤養殖飼料成本時,宜選擇高檔飼料,而且檔次越高越有性價比優勢。
2、飼料粒徑選擇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很多養殖戶因擔心飼料粒徑大了魚吃不下去,往往在購買飼料時選擇偏小的粒徑規格。因粒徑選擇不合適,退料或換料的情況時有發生。
記得筆者在2009年時曾留心觀察過一個簡單的試驗:相鄰的兩池魚,魚體規格基本一致,投喂相同重量的膨化料,魚吃了不到一半1.5 mm粒徑的投喂量就不肯再吃了,喂后半天水面上還漂浮著一層飼料;而3.0 mm粒徑的,魚在5分鐘內基本吃完?梢,飼料粒徑的大小也影響著飼料的適口性。
飼料粒徑的大小,一般是選擇魚類口裂縱向長度的1/4-2/3范圍,再根據魚的固有口裂大小具體選擇。如口裂較大的草魚等就可以選擇縱向口裂稍大比例1/2-2/3;白魚、鳊、鯽魚等選擇稍小比例1/4-1/3。而飼料的長徑比也根據具體的品種而定,一般在1.5-2.5:1。廣大用戶在購買水產飼料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魚的規格大小,如果不清楚可以電話咨詢我們的業務人員或廠家以便我們根據魚體規格大小,幫助確定合適的飼料粒徑。這樣,既不會造成飼料浪費,也不會影響魚的攝食。
投喂方法
在走訪養殖戶的過程中,經常發現水面上一點動靜沒有,而投餌機照常開得呼呼直響。在投喂工作中,我認為有以下兩小點值得我們廣大用戶注意:
1、馴食
提到養殖投喂,首先想到的就是馴食。水產動物與陸上動物不一樣,因為生活在水中,不能像陸上動物一樣可以自由采食飼料。因為一般飼料也達不到耐水性要求,即使達到耐水性要求,在魚體消化道中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也受影響;再者,飼料在水中浸泡時間長了會腐敗變質,還易污染水質。因此,魚類一般要求先馴化到水面上浮集中攝食,才開始正常投喂。馴食方法可以靈活多變,時間多數在3~10天,最長的不超過半個月,即能馴食成功。我們很多用戶嫌馴食麻煩、不愿意馴食,或者缺乏耐心,馴食不成功。當問到魚體長勢如何、產量預算等一概不知,或者直接說一句長勢不明顯、飼料質量不好。
馴化魚體上浮攝食的好處有:用戶可以直接觀察魚體生長情況、規格大小,所用飼料品種、粒徑的選擇及投喂量的合理掌握;根據市場行情及效益預算,靈活控制魚的生長速度,適時上市以獲得好的利潤回報等等。因此,再次建議我們的用戶引起注意,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投喂方法
其實,投喂方法并不僅是投餌機一開那么簡單,也是有很多講究,如:投喂快慢、投喂面積、投喂次數、自動投餌機的擺放位置等。投喂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把握調整。如大草魚、鳊、鯽魚混養模式下,草魚搶食快、食量大,鯽魚、鳊魚吃食“斯文”,如果不注意投喂方法的改進(投喂速度加快、投飼時間縮短等),鳊、鯽魚會長不大。另外,像在某些市場當地用戶有早起吃早茶的習慣,早晨的5、6點鐘便把膨化料倒到水面上,我們經常會在接近中午的時間看到塘口水面上浮起一粒粒未吃完而色澤發白的膨化魚飼料。今年10月份,在浙江嘉興市場仍然發現某廠家用戶在向草、青魚混養魚塘中傾倒常規硬顆粒飼料投喂的現象。“細節決定成敗”,飼料的投喂可以說是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細節,因為飼料成本是養殖的主要成本。在此,也希望用戶朋友經常思考投喂方法與養殖效果,以便及時采取措施,調整不當的投喂方法以改進養殖效益。
以上三點是筆者根據2011年走訪市場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小問題所作小結。雖然看似簡單,但仍有很多用戶在養魚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在此進行小結以供大家參考。

相關文章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免責聲明: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
1、轉載本站原創信息,請注明來源:湖北水產網。
2、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909262828 E-mail:hbscw@qq.com